
2022年,“世界水日”主題為:
“Groundwater-Making the Invisible Visible”
——旨在讓人們能夠看見隱藏在地下看不見的地下水。
地下水作為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,大家對它的認識可能從小時候的課文《吃水不忘挖井人》開始。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,全民的環(huán)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,人民的需求已經從“水夠喝”變?yōu)榱恕八煤取薄?/span>
2021年12月1日《地下水管理條例》正式發(fā)布實施,自此,我國邁入了依法保護地下水的高速公路。實際上,早在十年前,國家就已經陸續(xù)開始對地下水環(huán)境保護工作進行了實踐和探索。2011年10月,國務院批復《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(guī)劃(2011—2020年)》,繪制了我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張藍圖;2012年10月,原環(huán)境保護部審議通過《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(2012~2020年)》,以京津冀地區(qū)為試點,為我國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。2019年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部聯合水利部等五部門印發(fā)《地下水污染防治實施方案》,構建了我國近期、中期、遠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總目標和總基調,并正式吹響了我國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沖鋒號。在這十年間,我國還陸續(xù)出臺了一系列地下水環(huán)境調查、監(jiān)測、評估、修復技術指南和規(guī)范,修訂了1993年以來運用了20多年的地下水質量標準。以上種種,足以說明,國家對于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決心之大,速度之快。
如何讓看不見的地下水變得可見,作為長期隱伏于環(huán)保達摩院中的一名掃地僧,終于迎來了地下水環(huán)保人一展身手的機遇,且看中圣職工的十八般武藝:
01
水文地質測繪
水文地質測繪是通過野外調查和觀測等手段,從宏觀上判斷地下水的類型、埋藏條件、分布規(guī)律、富水性特征、補給來源、徑流方向、排泄去向等。主要調查和測繪的對象包括地形地貌、地質構造、地層巖性、井、泉等代表性水體。
出露于基巖裂隙中的“冰瀑布”
2013年拍攝于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
出露于巖溶地層中的地下暗河
2019年拍攝于貴州省遵義市
02
水文地質物探
水文地質物探的目的是根據地質結構或地下水本身存在的密度、電導率、磁導率和放射性等物理特性差異,利用物理方法測定出不同區(qū)域巖石或水體的某些物理特征值的變化,從而分析、推斷出該區(qū)域的地層巖性、構造、結構,及含水層的埋藏條件、富水性等特征。常用的水文地質物探方法包括重力法、電法、磁法、地震、放射性等。
采用探地雷達(電磁法)
進行水文地質物探
2020年拍攝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(qū)
03
水文地質鉆探
水文地質鉆探的目的是通過直接從地下鉆取、提取巖石或土壤樣品,直觀發(fā)現和認識地下水賦存空間體內地層巖性、結構、構成、厚度、顏色、硬度、裂隙發(fā)育程度、含水率等特征,同時成井后可為后續(xù)進行水文地質試驗和地下水采樣監(jiān)測提供途徑。所采用的手段及工具包括人工或機械探井、探坑,以及各種大型或小型鉆機、便攜式鉆機等。
采用鉆機進行水文地質鉆探
2021年拍攝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縣
04
水文地質試驗
水文地質試驗的目的是通過井下抽水、注水,或地表滲水等試驗,確定地下水在含水層中的運移速率及含水層、隔水層或不含水層(包氣帶)本身的滲透率等參數。
采用抽水試驗計算含水層滲透系數
2020年拍攝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(qū)
采用單環(huán)滲水試驗
計算包氣帶滲透系數
2016年12月拍攝于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(qū)
05
地下水采樣和監(jiān)測
地下水采樣和監(jiān)測的目的是獲取地下水水環(huán)境狀態(tài)信息,評估地下水質量等級、污染程度、污染分布,并結合水文地質條件、水文地質參數、污染源等信息,反演污染成因和污染機理。監(jiān)測方法包括便攜式設備現場快速檢測及實驗室分析檢測。
地下水采樣工作現場圖片
2022年拍攝于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
06
地下水數值模擬和預測
地下水數學模型是以水文地質概念模型為基礎所建立起來的,能刻畫和再現實際地下水系統(tǒng)結構、運動特征和各種滲透要素的一組數學關系式。通過已建好的模型能夠再現實際水位、流量的動態(tài),還可以預測不同條件下地下水系統(tǒng)的狀態(tài)和行為。
地下水數值模擬效果圖
以上是中圣公司當前發(fā)現和認識地下水最常用的一些技術手段。當然,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,中圣公司也在努力改進和提升技術裝備和方法。相信未來一定能更加科學、高效、直觀地發(fā)現和認識地下水,守護好地下水資源寶庫。(劉宏偉 盧艷瑩)
COPYRIGHT ? 2015 陜西環(huán)保產業(yè)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技術支持:陜西環(huán)保智信科技有限公司
陜公網安備 61019002000347號 陜ICP備15009596號-1